AI 怎样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又如何孕育 AI 技术
2020-09-28
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对世界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2020年9月19日上午,2020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围绕“人工智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主题,贯彻“合作创新,共迎挑战”的精神,以“人工智能怎样促进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如何孕育人工智能技术”,着眼于人工智能的落地实施,邀请了黄铁军、张博、唐文斌、柯吉欣、吴志强、许映童、曾毅等多名专家教授与知名企业家进行了对话。
对于人工智能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教授抛出了三个问题:
一、智慧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分享,以及之后十年预计会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二、怎样保证人工智能既有利于社会发展,又能保障人们的权益?
三、科技部已批准的十三个实验区区与区之间应该如何加强合作?
对于这三个问题,各位参会专家学者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与解决方法。
智能化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认为,城市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主要有三大问题:一是城市的人工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城市本身与外部的关系;二是城市内部各系统之间的整合的关系,长时间的分系统之间的不对称,造成了医、教、学、交通等问题; 三是城市历史与未来的平衡协调的问题,即历史的遗产应如何成为未来创新的动力。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特设专家组专家曾毅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城市的定义。他认为城市可以叫做“living becoming”,因为在哲学当中becoming强调的是演化,城市整个过程当中它就是不断在演化。我们的城市如果它是一个生命体的话,它的灵魂是文化。人工智能应当注意的是文化的交互,所以我们在全球伦理原则当中提到的是人工智能应该去作为一种以内部的technology去促进文化交互。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认为,人工智能目前还是低智商,还在进化当中。整个未来城市大脑的演进的过程,应该是要一个自顶向下与自下向上双向结合的过程,一步步的去完成每一个价值交付,最终沉淀出我们的整个的城市图景。曾毅举了疫情期间智研研究院对人脸识别和公共健康议题的调研结果的例子,调研结果发现民众愿意被采集信息的前提是安全。
民众隐私的让渡来自于负责任的创新,所以负责任的创新的主体是要协作的,有通过一个多方治理的形式来保护民众隐私相关的安全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反面例子——一些大规模的计算,使得城市的派送速度越来越快,然后最终导致了一些新生命的丧失。这个例子实际上说明人工智能现在还停留在假装做着看似智能的信息处理,但是并不清楚生命的意义。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CTO、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主要从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一是国家政府需要出台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什么是底线,什么不能做应该明确;二是所有的企业需要在内部贯彻“科技向上,科技向善”的理念。一定要用科技给社会给人类创造正向的价值,这样的牵引是在法律和道德之上的,法律只能规定底线,但是企业需要有这样的这种约束力去向上拉动。
华为昇腾计算业务总裁许映童认为不能只看到人工智能一些负面的影响,事实上只要把它用好了,是可以解决很多原来根本没有办法去解决的一些问题,可以带来很大的益处。人工智能的研发利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除了从法律、伦理、道德各方面约束之外,从技术的手段上,从根上去解决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加强合作,使技术更好落地
吴志强教授认为,十三个智能实践区也是一个过程,好的经验坏的教训是都需要传播开来的。吴志强教授分享了自己从年开始做的“城市智商排行网站”,这个网站有两个特点:一是数据由人工智能抓取,不依赖城市统计上交;二是数据即时并且高频,不是一年一次,而是天天时时追踪。在这么一种网站下面,大家都会把好的东西都说出来,就有了学习的榜样,而那些做的不好的,也就会低调一点。
曾毅从人工智能的治理和发展的角度讲述了自己认为的政府的“责任与义务”,政府要从监管变成一种公共的服务。
因为目前的中小企业其它没有能力雇佣很多专家,所以这个时候人工智能的创新创的企业,其实需要政他提供给它一种服务,告诉他哪些问题是好的,哪些问题最好不要碰,别人有什么样的经的教训。要把人工智能治理的工作推广成为一种公共服务。
城市一半是规划,一半是野生。人工智能可以介入的是城市规划的部分,城市发展的部分;但是野生的部分其实是人类的部分,它不光是跟我们人类未来将走向何方有关。所以作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光是要在规划的方面做好,另外一半我们应该有一些也留给人类去生长。
参会专家简介:黄铁军 北京大学教授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博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CTO、自动驾驶公司CEO曾毅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工智能伦理特设专家组专家